脑象图与教育模式创新
作者:天智脑象
来源:脑象图技术网
日期:2013/7/30 11:17:12
点击:2535
属于:脑象图技术
脑象图与教育模式创新
——“共同课程+优向发展”
福建将乐 陈宗淼
E-mail:czm109902@126.com
为了孩子的未来——我们应当设计更好的教育,教育今天的孩子;
为了未来的孩子——我们应当有更好的教育,迎接他们的诞生。
为了今天的教育——我们应当研究创新,比昨天的教育有所进步;
为了教育的明天——我们应当创新和积累经验,让明天的教育比今天更好。
一、创新教育模式:
基本模式是:共同课程+优向发展。
共同课程:在同一所学校,或同一教育行政管辖的学校,同一程度的教学班,开设有相同的课程。
优向发展:不同教学班的学生群体,潜在的智力优势不同,配给的公共教育资源不完全相同,教师的知识结构、智慧类型、教学风格、个性特征组合不同,教师的教学方式、方法、教学风格不同,学生的优先发展方向导向与取向不同,教学管理方式也允许有差异,教学效果评价的取样要素也有所不同。
一个人的大脑只有一个最好用的地方;任何一个正在发育的大脑都有优势区、弱势区、劣势区,没有“平面脑”和“全优脑”,但都有一个最佳的发展方向。
任何两个大脑之间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,人群中不存在“智力等高点”,没有“等同脑”。
每一个孩子只能让他朝着最可能和最有益的方向发展。教育只是帮助他去努力实现所能达到的最好智力目标,而不应当是不切实际的心理期望目标。
采取“共同课程+优向发展”是有益的。在教育过程中采取等同教育是有害的。
二、方法:
例如,右前脑优势——创造性思维优势群体,选拔创造性思维特征的教师为主体的组合去执教;右后脑优势——团体意识、善于交际潜能优势群体,选拔和谐交际型教师为主体的组合去培养……
辅以垂直升跳制与横向流动制:不适应已在教学群体、而希望另一个发展方向的学生,允许横向流动;特别优秀的学生,允许跳级学习.
三、步骤:小试点,勤总结,稳步推进。
四、功能与目的:教育资源按需要科学配给,使每个受教育者获得最好的发展,促进个体智力D值 1。
D值 。设:
① L为个体基因型规定的智力理想值,即个体在理想生活环境条件(含理想教育环境条件)下生长发育所能达到的智力表现值。
‚ X为个体在实际生活环境条件(含实际获得的教育条件)中生长发育,实现的智力表现值。
③ D为智力表现值。那么D值= .
由于实际生活环境条件总是偏离理想环境条件,所以,X总是小于L,D值总是小于1,即(0 D值<1)。
教育的根本目的是:帮助、促使受教育个体智力表现值D值逼近1。(而不是致力于实现不同个体的智力等同值,或力求其近似值。
五、科学理论依据:
1、依据现代生物学已知原理,任何一个生物体的特征都有基因型规定。基因型规定转化为表现型的实现,都要求特定的环境条件的满足。生物任何性状的表现,都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。智力是人体性状的特殊表现形式,智力发育不可能超脱生命的自有规律。
2、每个人的智力特征都有基因型规定。基因型规定的智力特征只有相应的环境条件的满足(而且只要求规定的环境条件的满足),才能表现为实际智力。
3、基因型具有极其多样性,人群中智力包含,具有极其多样性的特点。群体多样性,必然包含着个体特异性。教育应当创设尽可能丰富的教育资源及合理组合和科学配给,来满足不同个体智力基因型规定发育成实际智力的环境条件需要。
个体智力最终表现值,是基因型规定和环境条件(含教育环境条件)共同作用的结果。
六、技术支持:我国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脑电专家王德堃教授,历20多年之研究成果,发明的国家发明专利技术——脑象图,是依据混沌动力学原理建立数学模型,运用电子计算机数码成象技术,接收人脑电波并描绘成立体几何图形。
脑象图技术将脑“电”转换成脑“象”,将人脑的思维、智力潜在特征转换成可视、可鉴别的直观几何图形;即,将人的精神、意识“图像化”,“直观化”。脑象专家对“脑像图”各参数进行分析,可以解读出这个“脑”的智力、情感、行为特征。即看图识“脑”,看图识“人”,看图知能力;看图知幼儿、学童潜在智力优势区、弱势区、劣势区,知最好的发展方向,最不宜的发展方位。
脑象图是打开智力认知大门的一把钥匙。
脑象图是新一轮教育创新的强有力技术支持手段。
脑象图技术刚刚诞生不久,必然蕴含着发展和进步;
教育没有任何理由拒绝脑象图技术!
七、可能引发的问题:
1、已有习惯思维肯定不适应,会有不少疑虑、猜忌,甚至非议;
2、对现有教学秩序及评价体系会有一定冲击;现行管理体制难以适应。
3、教师肯定需要培训和学习,肯定要付出更辛苦的劳动;
4、 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肯定需要新的思维理念和科学设计。
八、创新与发展、稳定与前进:
习惯思维来自于社会稳定平台的固有理念,服务于社会平台稳定,阻碍社会创新与发展;创新思维是创新与社会发展的源泉。创新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永恒动力。
没有创新思维和创新,社会永远不会进步!
人类社会总是在创新思维和创新举动牵引下向前发展和进步!